其他
寒假·攻略 | 度过寒假的方式,关系到我们和孩子的“教育阶层”!(最全干货)
于教育而言,
阶层这个词早已不再陌生。
阶层的起点身不由己,
但阶层逆袭的王牌——勤奋,
每个人都学得来。
当阶层遇到具有“延迟效应”的教育,
教育阶层逆袭的王牌,
除了勤奋,
时间必不可少。
一个月左右的寒假,
拉开的,
是人与人之间的段位差。
度过寒假的方式,
足以让教育“阶层”重新洗牌。
tea
T
cher
教·师·篇
一个月左右的寒假小长假即将来临,就像有的老师所说,想想都兴奋。但问到老师们打算如何度过假期时,大多数老师却只是想彻底放松,比如睡懒觉、上网、打麻将、看电视等,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
于是,这个问题引发了小编的思考,如何度过假期才更充实、更有意义呢?
寒假小贴士
1
为亲情加分
平时的忙碌,而不能顾及身边的亲人。老师们应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为老人尽尽孝道,感受亲情的温暖。过年期间,走访亲朋好友,越走人越近,越走越温馨,让亲情、友情因小长假而不断升温。
2
为健康储备精力
教师群体的亚健康状态已经备受关注,很多职业病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平时因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锻炼身体。假期则给老师们提供了大把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身体,为下学期更好地工作做准备。
报个瑜伽班、太极班……坚持一个月的训练,身体一定会有想不到的改善。此外,坚持每天慢跑、散步、打羽毛球也是很方便也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
或者,背起行囊,和家人一起,带着孩子走四方,领略祖国大好的风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过的知识在旅行中得以验证,同时,也会在旅行中收获新的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
3
为人生增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不断成长的学生的需要。只有读书,才能提升自身素质。
古诗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在外的是雍容的气度,出俗的谈吐,脸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华。无论读什么,只要我们捧起了书香,变有了收获。
梳理思想
当教师就离不开教育教学,离不开学生,一个学期的工作,总会有着成功与失误,教育方法的科学与否?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与策划效果怎么样?自身专业成长学到了什么阶段?
看了很多书,学到了哪些思想,哪些运用到班级与教学中,效果怎么样,要有哪些创新等等问题,需要梳理一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收获,内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特色。
酝酿未来
假期总是如人生的一个一个驿站,停了要走,走了要停。假期就是教师教育路上的驿站吧,我们歇歇脚,是为了更有力的迈开前进的步伐。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谋划,才能步步为营。
身为班主任,要想着下学期班里的孩子们,哪个要进行专业辅导,哪些要进行专业努力,班级活动要构建什么样的系列,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管理方法中要有什么样的创新,都要提前预设,未雨绸缪;自己未来要进行怎样的人生规划,总要有个目的。
4
享受生活,充盈每一天
精心为自己做一桌丰盛营养的饭菜。把胃养好,再不能饥一顿饱一顿的了,美美的在家熬一碗滋补粥,美容粥,好好补补;
亦或静静地晒个太阳,闭目养神;
亦或认真的做一次瑜伽;
亦或欣赏一场歌剧、戏曲、话剧,听一场音乐会,观看一场电影等。
让自己回归到慢生活的节奏上,提升幸福感。
另外,各位老师还可以利用假期培养自己的兴趣,怡情养志。比如茶艺、书法、太极、戏曲、歌唱等。
stud
S
ents
学·生·篇
长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造成了书本知识和生活的脱节,在两个学期之间给一个假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寒假该怎么过
1
休息,不是放假的唯一目的
放假的目的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做学问。
不是为了继续做平时上学期间“在字里行间寻生活”那种“专读一书”的单调和痛苦的学问,而是要选择比较高明的求知方法,自主地开展对学问的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远足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
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调研,印证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
可以就关心的某一个话题,深入科研院所和图书馆,做资料的收集与信息的采集工作,深化认识,形成观点。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本的很多学校在放假期间运动场所是保持开放的,学校要求学生回校做早操,参加体育锻炼。
瑞士人13岁至16岁时会领到一张“假期通行证”,持这一证件可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集体户外活动,如远足、打球、骑自行车、露营、划船、登山等。
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假期生活进行整体设计,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假期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做做家务,减轻家里负担
家长要安排孩子和自己共同工作几天,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和挣钱的不易。
如果有可能的话,让孩子到某一单位去做实习生,或者参加志愿者服务,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的阅历,这都是很有价值的。
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这是“说教”所无法取得的教育效果。
现在世界各国的课程体系设计,都非常关注“社会实践”或者“社会服务”方面的经历,因为只有有了切身的感悟和体验,学生才可能端正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par
P
ents
家·长·篇
家长们通常把假期当做是孩子在学习上查漏补缺的好时机,不少家长的情绪被孩子的期末考成绩绑架。但是实际上知识的教育不是全部,更重要的还有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
寒假该怎么过
1
别让孩子因为学习,错过年味儿
开完家长会,一套详细的假期学习计划脱颖而出,孩子叫苦,家长说急。殊不知,学习习惯不良比起一时的成绩不理想更需要家长关注。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根据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着力培养专心致志、认真思考、知难而进、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等学习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年龄越小,越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新年新气象,没有学校的教学要求,家长和孩子双方可以在三周的假期中实现建立培养习惯的计划,并约定坚持完成。
另外,实施正面教育、探索孩子的好奇心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习成为在孩子看来有意义的事情同样重要于填鸭式的补习。
2
利用拜年机会,促进孩子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并非只是懂礼貌,更多表现在人际互动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互动可以为孩子提供与他人沟通和交互的训练,有效的人际互动还可以通过增长孩子的经验来培养他们的智力发展。
发展心理学家威廉·达蒙的观点,孩子对人际互动的看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4-7岁,基于他人行为的人际互动。他们会跟和自己相似的人互动,喜欢可以相互分享的人,不喜欢不愿意分享、不在一起玩或是发生冲突的人,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太会考虑他人的个人品质。
8-10岁,此时的孩子对人际互动的观点变得更复杂,他们会考虑他人的个人特点、特质以及他人可以提供的奖赏。
他们的互动核心是相互信任,这也意味着违背信任的后果很严重,正式的解释和道歉是挽回与他们继续互动的必要措施。
11-15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通过相互倾诉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受来进行人际互动,他们更多地看中互动中带来的心理益处。
家长们唯有先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人际互动特点,再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促进人际交往,才能满足孩子与自己双方在亲友交流中的期望与需求。
3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并身体力行
节日团圆的时刻,许多生活习惯“出轨”了。饮食、作息、活动不规律会给孩子开学后快速进入正常学习状态造成很大影响。
加之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强,尤其是男孩子,看到周围环境中吸烟、喝酒的现象烘托了现场氛围,学习意识便油然而生。
家庭中,只有作为主角的成年人关注到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并极力避免时,才能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假期生活环境。
爆竹声声辞旧岁,孩子的成长不只在于家长可以看得到的身体外形上的变化,还有心理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当代合格家长必备的素质。
1,不让孩子独自在家,不让孩子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
2,教育孩子不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
3,家中的药品要妥善保管,煤气阀门要及时关闭,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
4,孩子外出要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不离开成人的视线;
教育幼儿乘坐公交或私家车时,尤其上下车时注意交通安全;
5,教育幼儿不燃放烟花爆竹,并远离烟花爆竹燃放区;
6,让孩子牢记一个联系电话,万一发生意外可以立即拨打;
7,注意学校公布的开学时间,不要误了时间。
推荐文章
○权威 |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17教育改革的12项要点、6个根本、5点要求
| 来源:校长派